羽毛球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羽毛球技術知識,技術要領,技術動作,技術圖解,技術入門,技術講解。
回复
evideo
帖子: 3
注册时间: 2011-09-22, 09:20
联系:

羽毛球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帖子 evideo »

羽毛球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一)、肘關節內外側軟組織損傷---在羽毛球運動中,其發生率約占總損傷的6%左右(內側高於外側)

1 病因與病理: 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羽毛球正手扣殺或擊球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技術動作,特別是在上臂外展,肘關節屈曲90度,肘部低於肩部時進行羽毛球扣殺動作,則最易致傷。其次是突然的或是猛烈的做前臂旋前和屈腕的主動收縮或肘關節爆發或過伸,使肌肉和韌帶不能適應和承擔該動作的力學要求;其他如局部負荷過度、局部受到過度的牽扯或出現疲勞,準備活動不充分,如:正手回擊和扣殺時,羽毛球拍的反作用力或進行鞭打擊球時所致的肘關節爆發或過伸,或者如做抽球、扣殺動作時所要求的屈腕動作。 而肘關節外側軟組織損傷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反拍扣殺,抽打訓練過多,肌肉性能差,準備活動不充分,局部存有滑囊等因素所致,損傷原理爲,伸手肌群突然收縮,使肌肉或關節囊韌帶受到劇烈牽拉或因經常做前臂的旋後或伸腕動作,深層組織反復摩擦,擠壓造成局部勞損性病變,滑囊的過分刺激而引起。

2 症狀與診斷: 多數傷者都能訴述出急性受傷的歷史或過程。急性損傷者,傷後即覺肘內外側疼痛,局部腫脹,甚至皮下瘀血(內側軟組織損傷多見,大多表明有組織撕裂)。肘關節活動受限,常不能完全伸肘或曲肘。而慢性傷者,腫脹往往不明顯,但傷者常訴述在完成扣殺或抽球、快打時,動作質量不高。損傷部位有明顯壓痛,作肘關節被動外展外旋或曲肘屈腕,前臂旋前抗阻力收縮活動時(檢查內側傷);或作腕關節背伸前臂旋後抗阻力活動和肘關節稍彎曲、手半握拳,腕關節儘量掌屈,然後前臂旋前並逐漸伸直時(檢查外側傷),均可出現疼痛明顯加重。如在檢查是發現肘關節有鬆動,側扳肘關節間隙加寬或外內翻角度增加,或出現肌肉上端有凹陷或裂隙等現象,則表明肌肉韌帶完全斷裂之可能(內側傷者多見)。

3 處理與傷後恢復練習: 急性損傷期,傷肘應適當休息制動。損傷即刻與早期可局部冷敷,加壓包紮,外敷新傷藥。24~48小時後,可考慮進行理療,按摩,外敷中藥。局部封閉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往往能收到較好的療效。對慢性傷者,應以理療、按摩、針灸治療爲主。對有肌肉韌帶斷裂或伴有撕脫骨折者,宜進行手術縫合術等。 在傷後練習與康復安排時,急性期要停止進行容易再傷或加重損傷的一些動作的活動,如:正反手的扣殺、抽球等。要等到損傷部位已基本沒有疼痛後,才可進行這些動作的練習,一般大約需2~3周的時間。而且運動量和強度等都要逐漸增加。在傷後練習與康復時,應佩帶保護裝置,如護肘、彈力繃帶等;要加強前臂肌肉群的力量練習和伸展性練習。對肘內側軟組織損傷者,特別是肘關節有一定鬆弛者,進入正式練習的時間更應長一些,否則很容易再損傷和肘關節的進一步鬆弛,從而發展成慢性勞損,甚至成爲骨關節病。

4 預防: 充分做好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合理安排運動量,避免肘部過度活動。練習後,強調做肘部的自我按摩,以消除疲勞,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三角纖維軟骨盤是使橈尺骨遠端緊密連結的主要結構,在羽毛球運動的腕部損傷中,它的發生率約占整個羽毛球運動損傷的3%左右。

1 病因與病理: 在羽毛球運動中,腕部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的發生,絕大多數是由於慢性損傷或勞損所致。主要是因練習中前臂和腕部反復的旋轉負荷過度,是軟骨盤長期受到碾磨或牽扯,以及橈尺遠側關節受到過度的剪力作用而引起。而準備活動不充分,握拍或擊球技術存在問題,前臂與腕關節柔韌素質較差等,也是造成損傷的一些原因。而急性損傷大多是因摔倒時手撐地而引起。 該損傷的原理是由於前臂極度旋轉時,尤其是出在腕背伸下的旋前時,會使尺橈骨的遠端趨向分離,三角纖維軟古盤會被拉緊、扭動,如果旋旋轉力或剪力作用過大,就會使三角纖維軟骨盤的附著處撕斷或分離甚至使軟骨盤本身撕裂,而橈尺遠側關節間亦可産生不同程度的扭傷.分離或脫位,在羽毛球運動過程中,握拍手的前臂與腕部,在完成各種擊球級技術動作時,往往需要處在上述力學作用的狀態下,因爲三角纖維軟骨和橈尺遠側關節的受損機會是很多。

2 症狀與診斷: 傷者往往訴述腕關節尺側或腕關節內疼痛,腕部感到軟弱無力,當前臂或腕部做旋轉活動時,疼痛加重。檢查時,多無腕部腫脹,壓痛點多局限於尺骨莖突遠方的關節間隙處和撓尺遠側關節背側間隙部,作腕關節背伸尺側傾斜受壓時,即可出現疼痛如有些傷者有撓尺員側關節鬆弛或半脫位、脫位,則可發現尺骨小頭明顯地在腕背部隆起,推之活動範圍明顯增加(可與正常側比較),按之可多平、鬆手又再見隆起,握力檢查有減退。

3 處理與傷後恢復練習: 要及時治療新的損傷,應暫停或控制腕部運動。局部外敷消腫止痛中藥,或痛足和關節內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同時給以適當固定,將前臂固定于中立位並限制腕與前臂的旋轉活動,一般都能取很良好的治療效果。如有尺骨小頭向背側隆起者,則須用壓墊加壓全紮固定。 在傷後康復和練習安排時應注意:急性傷者應暫停腕部活動,特別是腕部旋轉活動,要等損傷組織修復,癒合後才可進行腕部正常練習活動,一般約需3-4周。在腕關節屈伸和支撐動作無疼痛後,可逐漸加入腕與前臂的旋轉動作,練習時必須佩帶保護支援帶。慢性傷者進行練習時,所佩帶的保護帶應對腕關節背伸和旋轉活動有較大限制,如帶上護腕或在護腕外加彈力繃帶加以包紮,以防訓練再受傷。

4 預防 合理安排腕部的局部負荷,加強前臂與手腕的力量練習和柔韌性練習,佩帶護腕,做好局部準備活動,改進和提高握拍和擊球技術等。


(三)、肩袖損傷---在從事羽毛球活動過程中,極易發生肩部軟組織損傷,其中又以肩袖損傷最爲常見,約占肩部損傷的80%。而肩袖損傷約占整個羽毛球運動損傷的14%左右。

1 病因與病理: 肩袖損傷的發生,一部分傷者是因一次急性損傷而引起,以後由於未及時、合理的、徹底的治療而繼續受損,以至逐漸轉變爲慢性損傷 ;一些傷者可無明顯外傷史,是因局部負荷過度,肩袖肌腱受到多次、反復的磨研或牽扯,使其微細損傷,逐漸勞損和退行性變而引起。另外,技術動作存在問題或有錯誤、準備活動不充分,肩部肌肉差、肩關節柔韌性不佳等因素也是促進肩袖損傷的一些因素。肩關節再外展,由其是帶著內旋的情況下,使肩袖肌腱,特別是崗上肌肌腱不斷與肩峰摩擦(如大力扣殺或繞頭頂扣殺及滑板等),而當肩關節外展60度~120度時,摩擦最厲害。這是因爲,再這個活動範圍內,主要由崗上肌收縮,將肱骨向肩胛骨靠攏固定,使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最靠近,所以使崗山肌與摩擦最厲害。而當超過120度後,肩胛骨亦隨之轉動,使兩者距離加寬,肌腱受摩也就消除。

2 症狀與診斷 A肩痛。多在肩外側痛,可向三角肌上部或頸部放射,在肩關節外展或同時伴有內外旋時往往出現疼痛。 B痛弧。在肩關節外展10度--120度的弧度內出現疼痛,超越120度後疼痛消失。肩部又放下至120度以下時,疼痛有顯現。 C壓痛。在肩峰下肱骨大結節處有壓痛。 D腫脹。急性患者可有局部腫脹。 E外展和外旋抗阻力試驗:呈陽性。

3 處理與傷後恢復練習: 理療、針灸、按摩、外敷傷膏藥或局部藥物封閉注射等,都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急性傷者應將上臂在外展30度的位置下固定休息。急性損傷或慢性損傷急性發作的傷者應適當休息。暫停肩部超範圍的急劇轉動活動或專項技術練習。急性期過去後,即應開始練習肩關節的繞環及旋轉活動。 在傷後練習時,應以上肢下垂放鬆位下練習,然後逐漸增加肩的擡舉角度進行練習,基本不痛後,可進行負重練習和逐步過渡到專門練習,慢性病者可從事肩部的各方活動,但應避免引起疼痛或使損傷會加重的疑些動作。在專項練習時,可先做些難度和強度要求較低的動作,或改變一些練習方法或技術動作的樣式,控制專項練習中局部的負荷量。另外,在傷後練習與康復中,要注意發展肩帶小肌肉群的力量和柔韌性,在加強肩袖肌群肌力練習時,宜系取上肢外展80度--90度的屈軸靜力負重練習。

4 預防: 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即使糾正錯誤動作;注意發展肩部肌肉力量和肩關節的柔韌性,特別要加強肩部小肌肉群的練習;合理安排局部負擔量等。爲加強箭步肌力,可採用上肢外展80度--90度的屈肘負重靜力練習。負荷重量因人而宜,逐漸遞增,時間以30秒到一分鐘或以不能堅持爲止。


(四)、腰部損傷---此傷系指腰(臀)部肌肉、筋膜、韌帶或椎間關節等軟組織損傷,俗稱"腰肌勞損"。在羽毛球運動中中患有慢性腰痛者,大多屬於此病(約占60%以上),占整個羽毛球運動損傷的11%左右。

1.病因與病理 在學生球員中,大多是由於疲勞積累,局部勞損或慢性細微損傷而逐漸形成的。而腰部活動過於頻繁,負荷過大或過集中,象突然爆發用力超越了軀幹一時所能承受的能力,所做動作超越了脊柱的功能範圍,再加肌肉力量差(如,起跳扣殺時,過分伸脊柱動作或左右跨步,前後移動回球時,過分扭轉軀幹等),便容易造成急性損傷,而腰部損傷後,如未及時、徹底治癒,訓練時又不注意自我保護,則容易使急性損傷逐漸轉化成慢性損傷。

2.症狀與診斷 (1)疼痛:輕傷時常無疼痛,過後或次日晨起時覺腰痛。重傷後即疼痛,甚至在發生扭傷一瞬間,覺"斷了腰"或有一響聲,疼痛亦較劇烈。若腰痛伴有小腿或足部放射痛及麻感,在胸腹內壓力改變(如咳嗽、打噴嚏、大便)時串痛,麻木加重,則有可能是腰間盤髓核突出症。 (2)脊柱生理彎曲改變,可出現側彎,腰曲減小或消失。 (3)腰部活動障礙和肌肉痙攣。如腰背肌拉傷,在彎腰和側屈時疼痛,並抗阻伸脊柱活動時出現傷處疼痛。 (4)損傷的局部一般都有較明確的點壓痛。 (5)棘突偏歪。椎間關節扭傷或錯位,椎間盤髓核突出症的患者,常伴有患部棘突偏離正中線。

3.處理與傷後恢復練習: 物理療法:針灸、按摩、外敷新傷藥,內服跌打傷藥,必要時可採用痛定封閉等。急性疼痛期,除進行必要治療外,應臥床休息,避免重多受傷,形成勞損。 在傷後康復練習時,要用寬腰帶保護,要練治結合,練後腰疼加重者,應暫行專項練習,並注意休息。如練後無明顯加重者,可按原計劃進行練習。康復練習時以加強軀幹肌的力量和柔韌性爲主,同時也要重視相關肌肉的鍛煉(如腹肌、兩側軀幹肌等),另外練習前要做好局部準備活動,練習後做好放鬆與恢復,如熱敷、按摩、伸展動作等。

4、預防: ①. 要充分作好準備活動,使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得到提高。 ②. 注意力要集中,扣殺時肌肉不要完全放鬆,保持一定的緊張度。 ③. 掌握正確的技術動作。 ④. 加強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鍛煉,同時還要加強腹肌練習。這些肌肉的增強,可避免本身的損傷,還可保護脊柱 ,避免脊柱及韌帶的損傷。


(五)、髕骨勞損---髕骨勞損在羽毛球運動中的發生率極高,是膝關節部極爲常見的一種損傷,約占整個羽毛球運動損傷的13%左右,在羽毛球膝關節損傷中約3/4的傷者屬於這一類,並有半數傷者波及兩側肢體,此傷者會給其參加羽毛球運動帶來較大影響。

1.病因與病理 髕骨勞損的發生原因除少數病例是由於一次性的膝部損傷,如受到猛烈撞擊(摔倒、膝跪地等)或膝關節扭傷等引起外,絕大多數傷者是由膝關節在半蹲位元狀態下活動頻繁,負荷過度,而使髕骨關節軟骨面受到超量負荷、反復磨擦,或細微損傷而造成。因而練習不科學不合理,過多或過於集中地進行膝關節半蹲位姿勢下,發力蹬跨、蹬跳、變向等練習,傷病停止練習後突然增加膝關節負荷或專項練習,是造成膝關節損傷最常見的原因。另外,準備活動不充分,膝關節附近肌肉力量差,平時不注意保護膝關節,則更易誘發此類損傷。 其原理是:膝關節處於半蹲位時,關節的穩定性下降,而股四頭肌包繞髕骨的腱膜與韌帶碼承受的拉力牽張和髕骨、股骨相應的關節軟骨面上所承受的應力都明顯增加。另外,膝關節處於半蹲位活動時,如滑步、轉體移動、蹬跨起跳等,都會使髕骨軟骨面更大的應力和較大的磨擦力,這些力如超過了組織的生理負荷,就會造成局部組織細胞的損害與破壞,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2.症狀與診斷 傷者主訴膝關節無力、發軟、疼痛,檢查時可發現髕骨邊緣指壓痛,髕骨壓迫痛,伸膝抗阻痛,有些傷者可有髕骨磨擦實驗陽性。

3.處理與傷後恢復練習: 首先應採取積極的練治結合康復措施。 常用的治療手段有:物理療法(紅外線照射超短波等)中草藥外敷,針灸與按摩下肢和膝關節周圍,必要時可在關節腔內或痛點處注射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但應慎重。 而球員一旦發生髕骨勞損後,就應根據傷情的不同,合理安排傷後練習,採取治練結合的方針,對於輕傷(膝無力、酸痛、活動開、症狀即失)可加強具有一定強度的膝功能鍛煉,適量調整膝關節負荷較大的專項練習。對於中等傷(半蹲時疼,活動開後症狀減輕,鍛煉後加重,休息後又減輕)在不加重髕骨損傷的前提下,增加中等強度的膝部功能練習則:靜蹲、跳繩等。儘量不做膝關節負荷較大的練習。同時要積極進行治療。對於重型,傷者(互動膝痛明顯,甚至走路都痛)。應停止膝部專項練習,不能進行半蹲位的發力動作。此時應積極治療並進行一些膝關節功能練習,如進行靜力半蹲或"站樁"練習,時間長短和角度,因人因傷而宜,隨著傷情變化而變化,最後別忘了做放鬆整理活動,並堅持活動。

4.預防 (1)膝關節的準備活動要充分。 (2)練習內容要多樣化,不使膝關節過度疲勞。 (3)鍛煉後應充分放鬆並自我按摩,加強自我保護。 (4)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鍛煉(股四頭肌等)。


(六)、踝關節損傷---主要是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約占足部損傷的1/3以上。

1.病因與病理 當羽毛球隊員在比賽場上不停地上下、左右跨步地移動或前後跳起扣殺時,由於腳著地時,身體重心不穩或偏向一側,常使足的前外側先著地。所以足在蹠屈內翻位扭傷外側副韌帶最常見。

2.症狀與診斷 有踝關節急性扭傷史。傷後踝關節外側劇烈疼痛,活動受限,跛行或不能行走。檢查看,傷處腫脹,輕傷足部畸形不明顯,重傷有足內翻畸形。一般在12小時後出現皮下瘀斑。損傷部位有壓痛點,踝關節內翻,疼痛加重。踝關節穩定性差,如有活動異常者,說明韌帶斷裂。

3.處理與上後恢復練習: 傷後立即進行冷敷,然後外敷新傷藥,用繃帶包紮固定休息。包紮時注意繃帶行走方向,使受傷韌帶處於相對松弘狀態。傷後24小時後,可採用物理療法,同時加以針灸、按摩,但腫脹大者,切忌重手法刺激。 當單純的踝關節扭傷,一旦急性症狀減退,應在保護帶(彈力繃帶、護踝等)固定下進行著地行走活動。約二周後,可進行增加肌肉力量和協調性練習,如踝關節抗阻力活動,也可在鬆軟的地上進行一些較慢動作的練習(跑、跳等)而對踝關節有鬆動不穩的傷者,要特別加強踝和足部的肌肉力量練習,並控制踝部的訓練量。

4.預防 (1)局部準備活動要充分。 (2)加強小腿與足部肌肉鍛煉,增加踝關節穩定性。 (3)訓練時,注意加固踝關節(如戴護踝或繃彈力繃帶)。 (4)積極治療,避免反復損傷。

脸书 | 推特 | 電郵 | WhatsApp | 微博 | 微信 | 分享推荐按钮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99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