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在大馬曝光率僅次國家首相 廣告遍布各個領域
发表于 : 2014-05-30, 07:34
李宗偉在大馬曝光率僅次國家首相 廣告遍布各個領域
▲ 雖然沒能拿到冠軍,但李宗偉覺得印度這塊場地是自己的福地,所以賽後對地板深情一吻。
雖然沒能拿到冠軍,但李宗偉覺得印度這塊場地是自己的福地,所以賽後對地板深情一吻。
如今比林丹還大一歲的李宗偉決定爲裏約奧運會堅持,以至于兒子一度只會叫媽媽而不是爸爸。
“對自己的責任永遠不懈怠。既然做了,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李宗偉如此剖析過自己。盡管結果是未知的勝與負,但抛開輸贏的層面,人們清楚李宗偉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或許缺少世界冠軍的悲劇會伴隨他直到退役,但這樣的悲情英雄告訴更多人——敗者亦能爲王。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1年倫敦世錦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3年廣州世錦賽,過去四次,李宗偉都是這樣在距離世界冠軍最近的地方倒下。一路吃著止痛藥,李宗偉把馬來西亞隊帶進了湯姆斯杯決賽,並拿下了決賽第一場單打,但馬來西亞隊還是無法在時隔22年後再奪湯杯。在一場6小時的鏖戰後,他躲在人群中,看著日本曆史性奪冠,而自己暗暗舔舐傷口。一如倫敦奧運會決賽後,他面對電視鏡頭一字一字擠出,“這就是我的命,我只能接受。”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那般,就像2012年他和林丹分別推出了自傳。這兩位世界最佳都在倫敦奧運會開賽前定下了書名。林丹定下了《直到世界盡頭》,而他在團隊和出版商的衆多提案中選擇了《敗者爲王》,他說那是因爲一見傾心的感覺。看似冥冥中已注定,但他內心早有解讀。
“拿督”李宗偉
敗者爲王?沒錯!
“即使失敗,它在我生命中鑿刻下的痕迹,也將會是光榮的印記。無論未來走到哪裏,我都會像一個充滿鬥志的戰士,不斷征戰。無論面對什麽狀況,永遠都知道要怎樣重新再出發。”這就是李宗偉在《敗者爲王》自傳中,內心最深處的獨白。
在看台上煎熬了四個半小時後,李宗偉終于從緊張和焦慮中走了出來,只剩無奈殘留在臉上。
在通往領獎台時,一位馬來西亞球迷現場痛哭的鏡頭被切上了現場大屏幕。李宗偉看了看,掏出手機發出了一條推特,他對馬來西亞球迷說: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但這不失爲一場精彩的比賽。
他向人們證明了失敗者同樣有著榮光。隱忍、堅持、低調、成熟,相比個性鮮明的林丹,李宗偉更像一個老派的英雄。《泰晤士報》曾經用一組排比句來形容這位世界第一,“他是一個運動員;他是一個名人;他是拿督;他也是廣告巨星,拍攝擺酷的照片;他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運動員,知名度僅次于首相的人;在羽毛球國度裏,他是和林丹截然不同的英雄。”
2008年,馬來西亞王室授予他“拿督”的封號,這個勳位等同于州長(相當于中國省長),只享地位不受俸祿。“3歲至80歲的各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沒有人不認識拿督李宗偉。” 馬來西亞《中國報》的資深記者林良生告訴記者,在馬來西亞國內,李宗偉曝光率僅次于國家首相。各種商業、慈善活動爭搶邀他當嘉賓,他代言的商業廣告無數,從吃的白米、喝的飲料咖啡、用的鉛筆、計算機防毒軟件、手機電訊配套,看的衛星電視,到住的豪華度假屋。 李宗偉的廣告遍布各個領域。他的豪宅甚至比劉德華的老婆家更難以接近。
“他就是我們的姚明和劉翔。”林良生說在熱愛體育的馬來人心目中,有一半人認爲李宗偉是神。
拖著馬來西亞前進
“大馬50年來才出現一個李宗偉。”多年前,大馬羽協總秘書長黃錦才曾經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這麽評價李宗偉,承認正是李宗偉憑一己之力支撐著羽毛球在這個國度無上的影響力。李宗偉的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天才。7年前,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就曾感歎,“如果李宗偉在中國隊,我相信他的水平和成就會更高。”
曾在中國和馬來西亞執教的著名男單教練李矛就曾和記者談及,中國羽毛球體系確保了它能不停地産生冠軍,而馬來西亞羽毛球完全沒有那麽多高水平教練和選手,相比而言訓練比賽環境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也想像中國球員那樣系統訓練,但是在馬來西亞隊,沒有特別高水平的球員和我練球。我也希望以賽代練,但只要我出來,大家都會希望我有個好的成績。”兩年前,征戰羽超時,他就和記者坦露心聲,“中國隊員條件太好了,不論是訓練還是比賽,他們什麽事都不用操心,我們就不行,有時出來比賽還得自己做飯吃。”
即便這樣,李宗偉依然常年壟斷世界第一的寶座,同樣他也是這麽多年來中國隊的頭號對手。一個人對抗一個國家。他還能讓馬來西亞羽毛球一直矗立在世界頂尖的水平,用球迷的話來說,他是拖著這個國家在前進。太多的悲壯和輝煌都是李宗偉帶給馬來西亞人的,但人們也明白16年來,他不僅主宰著自己的羽毛球世界,也支撐著一個國家的榮光。
無法回避的林丹
在新德裏,六場全勝的他和林丹都成了失敗者。不過在職業生涯的大多數時間,他都生活在“超級丹”的陰影中。那是他一生都無法回避的名字。
其實這一切發端于2000年世青賽上。如今在廣州天河體育館的過道裏還有著那張不少羽毛球迷朝聖的老照片:那是2000年世青賽的領獎台,最中間的是冠軍鮑春來,而17歲的林丹和18歲的李宗偉分別站在他左右兩端。
後來,有傷的鮑春來過早隕落,剩下李宗偉和林丹一直對抗到世界盡頭,而失敗者的標簽也一次次貼在了李宗偉的身上。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沒有世界冠軍頭銜的加冕,這樣的失落和遺憾可想而知,而李宗偉還要把自己抽離出各種發酵的情緒和外界的指摘裏。
兩年前,林丹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形容兩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其實,我的不少輝煌都要感謝李宗偉的‘成全’。”林丹是真誠的,言語中只有惺惺相惜而無高下之分。在賽場下,兩人是朋友,聊天的話題並不涉及羽毛球,甚至都給對方的婚禮送上了禮物和祝福視頻。“我們沒有恨,都是愛。”這是2011年林丹在上海參加中國公開賽時,對兩人競爭關系最真實的評價。當時上海觀衆曾經集體倒戈爲李宗偉加油,只爲成全這位悲情英雄的又一次冠軍。而這甚至一度引發了李永波的不滿。
在網絡上,球迷把對兩位英雄一路對抗的敬意編成段子,“據說當年林丹追謝杏芳時,就是經常找謝杏芳練球,然後每次都輸給她。最後兩個人終于走到一塊,同樣方法,宗偉用了五年,可林丹還是不懂。可憐的宗偉。”
這種幸福,在兩人看來更像是一種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動力。“老婆只會喊你回家吃飯,李宗偉卻會喊你回羽毛球館訓練。”林丹曾和早報記者笑言,李宗偉在腦海出現的概率比謝杏芳都高。李宗偉的感受卻有著他一貫的低調,“林丹推動著我不斷發現和實現自己的潛能。”
別人看不到的強大
在馬來西亞國內,“千年老二”的論調必然又一次伴隨著李宗偉。
從李宗偉投身羽毛球開始,懷疑和爭論就沒有停止過。沒有家人,單調枯燥的訓練、吃飯、睡覺讓年輕而頗具天賦的他總會贏下高手,卻輸掉一些莫名其妙的比賽。那時起,關于內心不夠強大,性格過于軟弱的說法就沒有遠離過他的職業生涯。也正是種種磨練讓他大器晚成。
2005年,在名宿李矛的指導下,李宗偉才突飛猛進成爲頂尖球員。然而在大賽中,他卻屢屢在倒在中國軍團的圍剿下。在李永波曾經總結過,林丹的優勢在于他比李宗偉壓力更少,此外還有那麽多個世界冠軍的頭銜作爲信心的基礎,“林丹可以釋放,但李宗偉一個世界大賽冠軍都沒有。”
性格上的毫厘之差,導致最終的悲情?有人是這麽理解。但那也是他們看不到李宗偉的強大。
“永遠不懈怠自己的責任。既然做了,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李宗偉剖析過自己,熟悉他的人反而覺得他太累,但這才是他屢敗屢戰的強大。“2008年奧運會決賽前一晚,我失眠了,心緒很亂,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李宗偉承認第一次的奧運決賽之旅並不如意,但第二次卻如同自我修煉。
那一年,在武漢的湯姆斯杯上,李宗偉腳部肌腱撕裂。爲了世錦賽和奧運會,他每天治療12小時,但倫敦世錦賽和倫敦奧運會上,右腳踝仍舊折磨著他。在奧運決賽落幕後,他才告訴全世界,在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裏,他每場比賽前都需要服用止痛藥。就連恩師米斯本也沒有想到,弟子在腳踝傷勢還未痊愈、差一點首輪就出局的情況下,能闖入決賽,且僅以2分的劣勢敗北。
如今比林丹還大一歲的李宗偉決定爲裏約奧運會堅持,以至于兒子一度只會叫媽媽而不是爸爸。他很清楚接下來的一切依舊要靠自己一人撐起。永不懈怠自己的責任,盡管結果是未知的勝與負,但抛開輸贏的層面,人們清楚李宗偉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或許缺少世界冠軍的悲劇會伴隨他直到退役,但這樣的悲情英雄告訴更多人——敗者亦能爲王。 (來源:東方早報)
▲ 雖然沒能拿到冠軍,但李宗偉覺得印度這塊場地是自己的福地,所以賽後對地板深情一吻。
雖然沒能拿到冠軍,但李宗偉覺得印度這塊場地是自己的福地,所以賽後對地板深情一吻。
如今比林丹還大一歲的李宗偉決定爲裏約奧運會堅持,以至于兒子一度只會叫媽媽而不是爸爸。
“對自己的責任永遠不懈怠。既然做了,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李宗偉如此剖析過自己。盡管結果是未知的勝與負,但抛開輸贏的層面,人們清楚李宗偉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或許缺少世界冠軍的悲劇會伴隨他直到退役,但這樣的悲情英雄告訴更多人——敗者亦能爲王。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1年倫敦世錦賽、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3年廣州世錦賽,過去四次,李宗偉都是這樣在距離世界冠軍最近的地方倒下。一路吃著止痛藥,李宗偉把馬來西亞隊帶進了湯姆斯杯決賽,並拿下了決賽第一場單打,但馬來西亞隊還是無法在時隔22年後再奪湯杯。在一場6小時的鏖戰後,他躲在人群中,看著日本曆史性奪冠,而自己暗暗舔舐傷口。一如倫敦奧運會決賽後,他面對電視鏡頭一字一字擠出,“這就是我的命,我只能接受。”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那般,就像2012年他和林丹分別推出了自傳。這兩位世界最佳都在倫敦奧運會開賽前定下了書名。林丹定下了《直到世界盡頭》,而他在團隊和出版商的衆多提案中選擇了《敗者爲王》,他說那是因爲一見傾心的感覺。看似冥冥中已注定,但他內心早有解讀。
“拿督”李宗偉
敗者爲王?沒錯!
“即使失敗,它在我生命中鑿刻下的痕迹,也將會是光榮的印記。無論未來走到哪裏,我都會像一個充滿鬥志的戰士,不斷征戰。無論面對什麽狀況,永遠都知道要怎樣重新再出發。”這就是李宗偉在《敗者爲王》自傳中,內心最深處的獨白。
在看台上煎熬了四個半小時後,李宗偉終于從緊張和焦慮中走了出來,只剩無奈殘留在臉上。
在通往領獎台時,一位馬來西亞球迷現場痛哭的鏡頭被切上了現場大屏幕。李宗偉看了看,掏出手機發出了一條推特,他對馬來西亞球迷說:對不起,讓大家失望了,但這不失爲一場精彩的比賽。
他向人們證明了失敗者同樣有著榮光。隱忍、堅持、低調、成熟,相比個性鮮明的林丹,李宗偉更像一個老派的英雄。《泰晤士報》曾經用一組排比句來形容這位世界第一,“他是一個運動員;他是一個名人;他是拿督;他也是廣告巨星,拍攝擺酷的照片;他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運動員,知名度僅次于首相的人;在羽毛球國度裏,他是和林丹截然不同的英雄。”
2008年,馬來西亞王室授予他“拿督”的封號,這個勳位等同于州長(相當于中國省長),只享地位不受俸祿。“3歲至80歲的各種族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沒有人不認識拿督李宗偉。” 馬來西亞《中國報》的資深記者林良生告訴記者,在馬來西亞國內,李宗偉曝光率僅次于國家首相。各種商業、慈善活動爭搶邀他當嘉賓,他代言的商業廣告無數,從吃的白米、喝的飲料咖啡、用的鉛筆、計算機防毒軟件、手機電訊配套,看的衛星電視,到住的豪華度假屋。 李宗偉的廣告遍布各個領域。他的豪宅甚至比劉德華的老婆家更難以接近。
“他就是我們的姚明和劉翔。”林良生說在熱愛體育的馬來人心目中,有一半人認爲李宗偉是神。
拖著馬來西亞前進
“大馬50年來才出現一個李宗偉。”多年前,大馬羽協總秘書長黃錦才曾經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這麽評價李宗偉,承認正是李宗偉憑一己之力支撐著羽毛球在這個國度無上的影響力。李宗偉的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天才。7年前,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李永波就曾感歎,“如果李宗偉在中國隊,我相信他的水平和成就會更高。”
曾在中國和馬來西亞執教的著名男單教練李矛就曾和記者談及,中國羽毛球體系確保了它能不停地産生冠軍,而馬來西亞羽毛球完全沒有那麽多高水平教練和選手,相比而言訓練比賽環境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也想像中國球員那樣系統訓練,但是在馬來西亞隊,沒有特別高水平的球員和我練球。我也希望以賽代練,但只要我出來,大家都會希望我有個好的成績。”兩年前,征戰羽超時,他就和記者坦露心聲,“中國隊員條件太好了,不論是訓練還是比賽,他們什麽事都不用操心,我們就不行,有時出來比賽還得自己做飯吃。”
即便這樣,李宗偉依然常年壟斷世界第一的寶座,同樣他也是這麽多年來中國隊的頭號對手。一個人對抗一個國家。他還能讓馬來西亞羽毛球一直矗立在世界頂尖的水平,用球迷的話來說,他是拖著這個國家在前進。太多的悲壯和輝煌都是李宗偉帶給馬來西亞人的,但人們也明白16年來,他不僅主宰著自己的羽毛球世界,也支撐著一個國家的榮光。
無法回避的林丹
在新德裏,六場全勝的他和林丹都成了失敗者。不過在職業生涯的大多數時間,他都生活在“超級丹”的陰影中。那是他一生都無法回避的名字。
其實這一切發端于2000年世青賽上。如今在廣州天河體育館的過道裏還有著那張不少羽毛球迷朝聖的老照片:那是2000年世青賽的領獎台,最中間的是冠軍鮑春來,而17歲的林丹和18歲的李宗偉分別站在他左右兩端。
後來,有傷的鮑春來過早隕落,剩下李宗偉和林丹一直對抗到世界盡頭,而失敗者的標簽也一次次貼在了李宗偉的身上。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沒有世界冠軍頭銜的加冕,這樣的失落和遺憾可想而知,而李宗偉還要把自己抽離出各種發酵的情緒和外界的指摘裏。
兩年前,林丹在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曾形容兩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其實,我的不少輝煌都要感謝李宗偉的‘成全’。”林丹是真誠的,言語中只有惺惺相惜而無高下之分。在賽場下,兩人是朋友,聊天的話題並不涉及羽毛球,甚至都給對方的婚禮送上了禮物和祝福視頻。“我們沒有恨,都是愛。”這是2011年林丹在上海參加中國公開賽時,對兩人競爭關系最真實的評價。當時上海觀衆曾經集體倒戈爲李宗偉加油,只爲成全這位悲情英雄的又一次冠軍。而這甚至一度引發了李永波的不滿。
在網絡上,球迷把對兩位英雄一路對抗的敬意編成段子,“據說當年林丹追謝杏芳時,就是經常找謝杏芳練球,然後每次都輸給她。最後兩個人終于走到一塊,同樣方法,宗偉用了五年,可林丹還是不懂。可憐的宗偉。”
這種幸福,在兩人看來更像是一種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動力。“老婆只會喊你回家吃飯,李宗偉卻會喊你回羽毛球館訓練。”林丹曾和早報記者笑言,李宗偉在腦海出現的概率比謝杏芳都高。李宗偉的感受卻有著他一貫的低調,“林丹推動著我不斷發現和實現自己的潛能。”
別人看不到的強大
在馬來西亞國內,“千年老二”的論調必然又一次伴隨著李宗偉。
從李宗偉投身羽毛球開始,懷疑和爭論就沒有停止過。沒有家人,單調枯燥的訓練、吃飯、睡覺讓年輕而頗具天賦的他總會贏下高手,卻輸掉一些莫名其妙的比賽。那時起,關于內心不夠強大,性格過于軟弱的說法就沒有遠離過他的職業生涯。也正是種種磨練讓他大器晚成。
2005年,在名宿李矛的指導下,李宗偉才突飛猛進成爲頂尖球員。然而在大賽中,他卻屢屢在倒在中國軍團的圍剿下。在李永波曾經總結過,林丹的優勢在于他比李宗偉壓力更少,此外還有那麽多個世界冠軍的頭銜作爲信心的基礎,“林丹可以釋放,但李宗偉一個世界大賽冠軍都沒有。”
性格上的毫厘之差,導致最終的悲情?有人是這麽理解。但那也是他們看不到李宗偉的強大。
“永遠不懈怠自己的責任。既然做了,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李宗偉剖析過自己,熟悉他的人反而覺得他太累,但這才是他屢敗屢戰的強大。“2008年奧運會決賽前一晚,我失眠了,心緒很亂,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李宗偉承認第一次的奧運決賽之旅並不如意,但第二次卻如同自我修煉。
那一年,在武漢的湯姆斯杯上,李宗偉腳部肌腱撕裂。爲了世錦賽和奧運會,他每天治療12小時,但倫敦世錦賽和倫敦奧運會上,右腳踝仍舊折磨著他。在奧運決賽落幕後,他才告訴全世界,在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裏,他每場比賽前都需要服用止痛藥。就連恩師米斯本也沒有想到,弟子在腳踝傷勢還未痊愈、差一點首輪就出局的情況下,能闖入決賽,且僅以2分的劣勢敗北。
如今比林丹還大一歲的李宗偉決定爲裏約奧運會堅持,以至于兒子一度只會叫媽媽而不是爸爸。他很清楚接下來的一切依舊要靠自己一人撐起。永不懈怠自己的責任,盡管結果是未知的勝與負,但抛開輸贏的層面,人們清楚李宗偉就是那個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或許缺少世界冠軍的悲劇會伴隨他直到退役,但這樣的悲情英雄告訴更多人——敗者亦能爲王。 (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