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湯杯十年回顧:鐵打的林丹和“風雲組合”

羽毛球新聞 Badminton news, updates, Open Gym Schedule, World Championships, Tournaments Rankings...
回复
头像
chen88
帖子: 5
注册时间: 2008-07-08, 04:33
来自: HongKong
联系:

中國湯杯十年回顧:鐵打的林丹和“風雲組合”

帖子 chen88 »

中國湯杯十年回顧:鐵打的林丹和“風雲組合”

  又是一屆湯杯,又是血雨腥風的鏖戰。看著從印度新德裏傳來的轉播畫面,思緒竟忍不住飄到了十余年前,尤其本屆湯杯賽索然無味的小組賽,更讓我不禁緬懷起過往十余年發生在湯杯賽場上的那些經典之作。

  2002年,中國廣州

  那一屆的湯杯賽還采取的是7分制、5局3勝。那一年,天才軍團印尼與單雙均衡的馬來西亞會師決賽。

  印尼人當時已非全盛,且一貫不智的印尼羽總和球員關系緊張,陳甲亮公開批了羽總一頓,陶菲克[微博]在湯杯前才與羽總冰釋前嫌,葉誠萬剛剛解決了印尼國籍問題,雙打大師吳俊明因爲和羽總不睦而只身赴美,名將林培雷與徐永賢幹脆代表英格蘭出戰。球員出戰的狀態並非最佳,也不是理論上的最強陣,他們憑什麽奪了冠?單打有手法大師葉誠萬、飄逸銳利的陶菲克以及決賽出任一單的老將馬列夫;雙打有堅不可摧的陳甲亮/西吉特,以及飛將軍哈利姆、矮腳虎特裏庫斯。單把這批人的名號一列,都足以讓人心頭一凜。過程雖動蕩不堪,但入選的一幹人等個個是實打實的羽球天才,技藝超卓,球場說話,無人可撼。

  馬來西亞人天賦不及,戰前也極爲低調,但場上的猛虎黃宗翰、蒼狼李傳成、獵豹羅斯林卻沒那麽客氣,決賽差點就把印尼單打掀翻;陳重名/鄒俊英、鍾騰福/李萬華雖都在決賽中落敗,但也是當年的男雙頂尖選手。決賽中,黃宗翰、李傳成勝利後從胸腔中噴薄而出的、幾乎把球衣撐爆的怒吼聲讓人動容;而落敗的馬列夫、陶菲克則極爲頹然,特別是陶菲克丟的那一盤,讓印尼隊命懸一線。但印尼畢竟老而彌堅,雙打爲王,兩盤男雙中一個空隙也沒留。最後出場的葉誠萬把羅斯林轟得滿地找牙。

  這一年,我們見證了印尼王朝的最後輝煌。從此之後,印尼隊再也沒有摸過湯姆斯杯了。

  2004年,印尼雅加達

  這屆湯杯是中國男隊稱霸世界的開端,它誕生了中國隊近10年來各種團體和單項大賽的關鍵人物:第一單打林丹,第一雙打蔡赟[微博]/傅海峰。他們以超卓的技藝、強悍的意志力和穩定性,用不斷的勝仗幫助中國隊橫掃各路高手長達10年之久,開疆擴土,完成霸業。到了2014年,3將才告遲暮,林丹退居三單,蔡赟最終落選,傅海峰身邊變成了張楠,這是後話。2004年至2014年10年間,林丹和風雲組合是中國男子羽毛球[微博]界的擎天之柱、取勝之匙,毫無疑問。

  在這一屆湯杯賽上, 一路打得各路高手心驚膽戰的林丹迅速完成了從無名小卒到世界頭號選手的蛻變;鮑春來則撇下了上屆湯杯脆敗的包袱,在決賽艱難逆轉喬納森,證明了自己能打硬仗,再不是兩年前那個軟弱無當的少年。自此,定下了2004年至2008年湯杯中國男單“林沖鮑輔”的基調。

  印尼人拖著病體走到了半決賽,這一次他們單打沒有了葉誠萬,添了年輕的索尼和桑托索;雙打沒有了西吉特和哈利姆,又召回了林培雷及徐永賢。單打的成熟經驗、雙打的顯著優勢均已消弭,印尼隊無奈在半決賽被更均衡的丹麥人幹掉。而丹麥在2004年達到了鼎盛期,這是他們爲數不多的奪冠良機:單打蓋德、喬納森、皮特·拉斯姆森,雙打帕斯克/拉斯姆森、埃裏克森/倫加德。複盤再看丹麥隊與中國隊的那場決賽,第二雙打埃裏克森/倫加德比桑洋/鄭波應是稍強半分,但在榮耀面前過于緊張,束手束腳,反被中國隊兩位無畏少年一頓亂棍打退,要不然,結局還很難說。

  2006年,日本的東京和仙台

  這一屆的湯杯賽,世界諸強在賽前對奪杯還有念想:丹麥豪言再拼冠軍,馬來西亞表示加入爭冠行列,印尼還在忙著放陶菲克“可能不參賽”的煙霧彈。大多數球迷應該很懷念這樣的時代:至少有4支球隊對冠軍有所圖,有6支或者更多的球隊對取得好成績有所期待。加上21分制剛剛實行,中國隊奪下2004湯杯時也沒有絕對優勢,因此賽前局勢仍不明朗。

  但中國隊從仙台一路打到東京,用一連串無可挑剔的強勢表現,生生把這一屆變成了湯杯列強爭霸時代的終結戰。中國隊5場比賽全部零封對手,一絲機會也不留。由此分水嶺,劃分出中國男團的新舊時代:過去不均衡、欠經驗、少天賦,只能靠手上僅有的單打牌硬拼;現在兵強馬壯無短板,年齡結構合理,不集體失常即可笑傲江湖。

  對手們撼動不了中國隊的霸業,但相互間的死鬥從未停歇,其中一場堪稱經典,即半決賽丹麥對陣馬來西亞。蓋德鼓起余勇,拼下了當時的世界第一李宗偉,獲勝後的他狂喜得跪地揚手。陳重名/古健傑和埃裏克森/倫加德在第二局戰到30比28,陳重名在比賽中面對對手一個出界球時罕見地激動得雙腳發抖。喬納森3局苦鬥,戰得青筋爆出,拿下哈菲茲後怒目圓睜,跪地狂吼。老將鍾騰福/李萬華又拿下了當時還顯得稚嫩的鮑伊/摩根森,再將兩隊大比分拖成平手。最後一盤,馬來西亞人開始分外想念黃宗翰。其實,上場的關明鴻並非庸才,但實在過于年輕,且性格柔和,面對決勝盤的沈重壓力,他只能在敗于佩爾森之後,與失落的馬來西亞人一同遺憾淚流。

  球迷自然希望比賽都像2006年的馬丹之戰一般,每一場都是同等水平的較量,懸念能保持到最後一秒,有噴湧爽快的情緒,有最折磨人心的糾結,有最讓人動容的勝負瞬間。但中國隊顯然已經在這屆湯杯上打破了這個平衡,並無情地將優勢一直延續了下去。

  2008年,印尼雅加達

  打到這一年,“湯杯誰奪冠”的懸念理論上雖然還在,但已不是個好話題,“林丹何時敗”才是。恰好這時,一襲黑衣的李宗偉帶領馬來西亞隊刺斜裏殺出,給中國隊和已經習慣了“林丹難求一敗”的人提了個醒:競技場上,稍有疏失便能招致失利。實際上,若無湯杯一敗的警醒和鞭策,可能就沒有林丹在北京奧運會上全程精力集中、風馳電掣的表演,也不會有奧運會決賽將李宗偉殺得左支右绌的場景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這屆比賽,中國隊與馬來西亞隊在半決賽相遇。李宗偉在與林丹的比賽中展示了其強韌意志、充沛體能和足以壓制住林丹的速度,攻防都幾無漏洞,搶先變速果決而銳利。這一戰,也奠定了他取代陶菲克、開始成爲林丹頭號對手的地位。

  隨後,風雲組合擊敗鑽石組合。這一分極其關鍵,倘若風雲落敗,中國隊只怕要丟掉這場比賽。但自從林丹、風雲一同擔綱一單、一雙以來,他們從未同時失守。第三、四盤,鮑春來擊敗老去的黃宗翰,謝中博/郭振東[微博]則不敵更靈活快速的塔紮裏/拉蒂夫。

  最後的關鍵一役,小將陳金面對身材已經浮腫、目中無神的哈菲茲,正常狀態下應能取勝。但首局12分之後,陳金就扶著腰退到了場邊,“當時都想直接退賽了”。陳金扭曲的表情、幾乎直不起來的腰身和教練組焦慮的神情仍曆曆在目。但陳金要求堅持作賽,頂著傷痛直落兩局拿下對手,用自己的強悍意志延續了國羽王朝的輝煌。

  其余對手並無大動作。東道主印尼隊折騰了許久,最後選擇了索尼打頭陣、陶菲克次之的“奇陣”,可收效有限,最後竟落得被泰國隊欺負的下場;丹麥隊幾乎還是上屆出征的同一批人,已經不年輕的他們又集體老了兩歲,自此便不再提“我們要奪冠”之事;韓國人單打依舊沒有新意,但一雙李龍大/鄭在成開始引起世界的關注,跻身最強男雙之列。他們在對陣印尼和中國隊時,把後來北京奧運會的冠亞軍馬基斯/亨德拉、蔡赟/傅海峰都痛快地斬于馬下。

  最後是國人心中永遠的痛: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災難正發生在湯杯前夕,川將謝中博面對家鄉災情,悲痛難抑,感同身受。他在決賽前立下必勝軍令狀,與老搭檔郭振東一同拼盡力量進攻,擊敗了當年的全英亞軍李在珍/黃智萬,爲國羽拿下奪冠的一分。賽後,謝中博哽咽說出:“我只想著一定要沈住氣,死也要拿下這一分。”他言出必行、拼盡全力、逆流而上的氣概,成爲了王朝構築過程中一股值得銘記、撫慰悲痛的精神。

  2010年,馬來西亞吉隆坡

  這一屆湯杯,中國隊多了谌龍、徐晨、柴飙、張楠4位新人,隊伍平均年齡進一步降低,但此4人都還未能挑起大梁,以觀摩爲主。鮑春來則讓位陳金,退到第三單打壓陣。

  冠軍歸屬依舊懸念不大。中國隊與印尼隊一戰,林丹和陶菲克再一次相逢,但現在的他們顯然已經不在一個層次;蔡赟/傅海峰在和馬基斯/亨德拉的第一男雙對決中取勝;背水一戰的桑托索褪去了2004年時的青澀,戰鬥力提高了不少,但過于規矩的他自然也抵擋不了陳金長時間、高質量、多樣化的折磨,敗下陣來。

  不知是媒體推波助瀾,還是李宗偉一時忘形,他在本土的言論明顯比平時不客氣。在與林丹比賽前,李宗偉表示:“中國隊是奪冠的大熱門,但就算中國能夠衛冕成功,我也希望他們不是那麽輕松地把湯杯帶走!我把林丹視爲自己的最大對手,但我至今在馬來西亞沒有輸過林丹,這次我也肯定有信心能取勝。”

  兩年前的成功狙擊經驗,從未在主場落敗的自我暗示,讓本來低調得體的李宗偉少有地張揚。但,也僅此一次。最後的結果如何?

  關于這次林李對決的過程,李永波賽前退了一步說:兩人都很強,林丹即使落敗也能接受。前天才球員、現解說大師趙劍華解說完全場比賽後表示:“這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對決。”結果,次局的21比8,生生撕碎了馬來人的期望,而且林丹在獲勝後當著全場的馬來西亞觀衆跳了一段機械舞。犀利的言語,就用犀利的行動和姿態反擊。

  提及林丹對李宗偉的經典勝仗,我們總能記起兩屆奧運會和兩屆世錦賽,但2010年這場打破“主場不敗”詭異定律的比賽也值得一書。它再次證明了球場“實力說話”的本質,也把馬來西人打到開始反思李宗偉的後來人到底在哪裏?另外,古健傑/陳文宏拼速度不成,試圖以慢搏快沖擊蔡赟/傅海峰,也不成功;最後牙缺爪鈍的虎王黃宗翰碰上當年世錦賽冠軍陳金,更是無力回天。

  對手們依然不思進取,新銳也還未冒尖。馬來西亞隊在1/4決賽上又碰上了老冤家丹麥,且繼續打滿5盤,這回倒是馬來西亞人領先了半個身位。巧的是,如果2006年黃宗翰沒有受傷,當時就應該是哈菲茲打佩爾森,這場對決晚了兩年。馬來西亞人一雪前恥,哈菲茲爲他們扳回一城。

  印尼人打到決賽,也是借著瘦死駱駝的一副大皮囊,兩大球棍諾瓦/埃爾文罕見聯手,取下半決賽關鍵一分,同時也是鑽了日本隊經驗不足的空子。再下一屆,只怕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2012年,中國武漢

  這一年,只有中日韓3隊在辦正事,出新人,閃耀讓人驚豔的星光。其余諸強,幾近消沈。

  中國隊在2004年至2012年奪得的湯杯5連冠,和印尼的五連冠不可同日而語。不加約束和加工的天才、靈感和熱情固然好看,但若論實效,終究會敗給強大後勤、頂級科研、非人苦練和百裏挑一。當代競技體育已經越發“功利”,瑕瑜互見,但如果你想看到冠軍,就必須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堅實基礎。天才若不能悉心栽培,無伯樂指點,無利器傍身,無持續激勵,便廢了。我說的正是這屆湯杯上的姆巴卡,還有印尼隊散亂的精氣神,以及遠去的、模糊的羽球王國榮耀。

  印尼人對男團的信心在這一年徹底坍塌。日本男隊繼上屆之後再次殺來挑戰,結局逆轉。2010年,陶菲克憑自己的控球本事,給自己的影子田児賢一上了一課;2012年,老陶力不從心,田児賢一反勝之。加上姆巴卡對上田拓馬、馬基斯/亨德拉對橋本博且/平田典靖兩場脆敗,一個團結、精銳、上進、持續突破的隊伍必然推翻一個沒落、倦怠、無欲無求、各自爲戰的王朝。正是本屆湯杯的慘敗,才促使印尼人在2013年蘇迪曼杯以更好的姿態卷土重來。這是後話,不提。但世界羽壇太需要這樣的刺激,否則缺乏進步,未來堪憂。

  中韓決賽後,李永波除了照例對中國隊表示滿意和指出不足之外,少見地盛贊了一個他國新人:“金沙朗今天打得非常好,他以後會成爲優秀的運動員。”我信李總的眼光,也信我在亞錦賽和湯杯看到的一切。

  鄭在成休戰,金沙朗與李龍大首次攜手出擊。組合風格與成龍自是迥異,效果也不及原配,但打出了精彩的比賽。金沙朗和李龍大都擅于在網前壓制,偶爾會兩個人都堆過去搶網,爭著球打是家常便飯。即使不算默契,李龍大與金沙朗也用漂亮的快速銜接力克丹麥悍將拉斯姆森/尼爾森,然後又堅持雙搶雙壓,把風雲逼到險處。由此可見金龍組合二人單兵作戰能力之強,領會之快,也明白了韓國教練“隨意拉兩個隊員都可以配雙打”的底氣。

  不過,韓國人的單打就沒那麽樂觀了。李炫一幾進幾出,抵抗中國隊抵抗到心灰意冷,被林丹殺得七葷八素。至于孫完虎和李東根,更是來日方長。

  至于有關馬來西亞隊在2012年湯杯的記憶,就只剩下李宗偉崴腳傷退的悲情,以及鑽石鼓起余勇拼命、仍被風雲死死壓制的無奈。丹麥呢?所有的遺憾和無力,都濃縮于老將拉斯姆森幹澀混濁的眼神,以及他拉碴的須發、微禿的頭頂、暴突的青筋和圓挺的肚子裏了。縱然拉斯姆森再敬業、聰明和經驗豐富,也擋不住歲月的侵蝕。大家都知道,35歲的蓋德打完這次湯杯便不得不告別,但爲最後的榮譽拼盡全力,時年已36歲的拉斯姆森又何嘗不是?丹麥黃金一代僅存將士的最後一搏,也就永遠地留在了2012年炎熱的武漢。 (來自《羽毛球》雜志)
2002年汤杯印尼夺冠
2002年汤杯印尼夺冠
bmt-2002年汤杯印尼夺冠.jpg (44.3 KiB) 查看 2700 次

脸书 | 推特 | 電郵 | WhatsApp | 微博 | 微信 | 分享推荐按钮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17 访客